考研政治总结

会议 && 文献

会议

  • 中共一大:建党

  • 中共二大:反帝反封建、群众路线

  • 中共三大:与国名党党内合作

  • 国名党一大: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新三民主义

  • 中共四大:领导权、工农联盟

  • 八七会议:右倾错误、土地革命 (转折)、没有起义!

  • 古田会议:思想建党、政治建军

  • 三湾改编: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 遵义会议:组织、军事 (转折)

  • 瓦窑堡会议:统一战线

  • 洛川会议:全民族抗战、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 六届六中全会:马中化、确立革命道路

  • 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政治路线(作风:理论实际、自我批评、人民联系)

  • 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乡村 -> 城市、两个务必 (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作风:艰苦奋斗)

  • 七届三中:不要四面出击、中心任务是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

  • 中共八大:社改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任务

    ​ 根本任务: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 陈云 “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 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 八届九中全会:“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 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转折)

  • 十一届六中全会:《历史决议》评价毛泽东、活的灵魂:实、群、独、主要矛盾、社初

  • 中共十二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邓小平理论的主题形成

  • 中共十三大:社初党的基本路线、三步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 中共十四大:社市经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 中共十五大:基本经济制度:以公为主,多同发、邓小平理论、基本纲领

  • 中共十六大:三个代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中共十七大: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谐

  • 中共十八大:全面小康决定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 中共十九大:习近平新时代中特社思

文献

大革命时期

  • 《国名革命与农名运动》:农名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首要问题是分清敌友
  •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工农武装割据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城市 -> 农村、土地革命、游击战争
  • 《反对本本主义》: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

抗日战争时期

  •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系统阐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系统解决政治问题
  •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总结土地革命时期的争论
  •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
  • 《实践论》、《矛盾论》: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科学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 《论新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论持久战》:抗日分三个阶段、“兵民是胜利之本”
  • 《战争和战略问题》:先占农村后占取城市作为革命道路确立
  • 《共产党人发刊词》:三大法宝: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第一次马列和中结合
  • 《新民主主义理论》:政治、经济、文化
  • 《论联合政府》:把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同党联系起来
  • 《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的八股》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述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

解放战争时期

  •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
  • 《论人民民主专政》: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 《论十大关系》:开始探索社会主义的标志、“长共互监”、“百花百鸟”
  •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 团结 - 批评 - 团结 “

土地政策

  • 《天朝田亩制度》:耕者有其田
  • 孙中山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节制资本
  • 《井冈山土地法》:首次肯定了农名以革命手段获得土地权利
  • 《兴国土地法》:没收一切土地 -> 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和地主土地、限制富农、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
  • 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
  • 解放战争时期:《五四指示》、《中国土地法大纲》、 不变动富农土地

  • 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华人名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保存富农经济

政策 《天朝田亩制度》 民生主义 《井冈山土地法》 《兴国土地法》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新民主主义时期
耕者有其田 × × ×

其他重要人物

  • 林则徐:《四洲志》、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 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 郑观应:《盛世危言》、” 君民共主”

  • 严复:《天演论》、“物竞天择”、《救亡决论》

  • 章炳麟:《驳康有为革命书》、“启迪民智、陈旧布新”

  • 邹容:《革命军》、“中华共和国”

  • 陈天华:《警世钟》、《猛回头》

  • 陈独秀:《青年杂志》

  • 李大钊《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 毛泽东:

    《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停战协议和一致抗日通电》:逼蒋抗日

易混淆词句

第一 / 开端 / 起点

  1. 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2. 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武装斗争:三元里抗英

  3. 第一个资本主义色 彩的方案:《资政新篇》

  4. 孙中山组织的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

  5. 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同盟会

  6. 同盟会发动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萍浏醴起义

  7. 第一步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8. 共产主义小组领导的第一个工会:上海机器工会

  9. 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中共二大

  10. 第一个工人运动的高潮:香港海员罢工(起点)到京汉铁路工人罢工(顶点)

  11. 第一个农民协会:萧山县衙前村成立的农民协会

  12. 整风运动中第一重要的问题:学风问题

  13. 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与总路线:《中国革命与中国共地产党》

    ​ (完整:《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1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5.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第一位:国家主权和安全

  16. 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

  17. 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劳动

  18.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开展自然科学教学与研究的专门机构:延安自然科学学院

  19. 全民族抗战后的第一次重大胜利:平型关大捷

  20. 政党第一位的属性:政治属性

  21.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巴黎公社

  22. 对洋务事业第一次做出完整表述:冯桂芬

  23. 抗日战争的起点:1931 年九一八事变

  24. 探索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论十大关系》

核心 / 焦点 / 中心 / 首要 / 基本 / 根源

  1. 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分清敌友
  2. 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帝国主义
  3. 党建中摆在首位的:政治建设
  4. 人与自然相处时秉持的首要态度:尊重自然
  5. 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物质活动及生产方式
  6. 整风运动中最主要的任务:反对主观主义
  7. 整风运动的重点:教条主义
  8.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标志:台湾以及澎湖列岛由中国收回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全面依法治国
  10. 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的作用
  11. 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无产阶级
  12. 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问题
  13. 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基本要求:平等
  14. 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土地革命
  15. 集体主义的最高层次:无私奉献,一心为公
  16.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当家作主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的领导
  18. 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
  19. 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20. 党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实事求是
  21. 习大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坚持和发展中特社会主义
  22. 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国家政权
  23. 社会再生产的核心: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24.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25. 生态文明的核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6. 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27.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思想: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28. 人生观的核心:人生目的
  29.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为人民服务
  30. 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产生的根源:资本积累

根本

  1. 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社会制度腐败
  2. 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行不通
  3. 从根本上摧毁中国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土地制度改革
  4. 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 社会主义法制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5. 社会发展的根本决定性因素:生产力
  6.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
  7.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8. 发展的根本目的:增进民生福祉
  9.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根本出发点、落脚点:人民幸福
  10.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旗帜鲜明讲政治
  11. 党的根本性建设:政治建设
  12. 人民军队区别于一切旧军队的根本优势: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13. 个人和社会中最根本的关系:利益关系
  14. 中华传统美德的根本要求:公义胜私欲
  15. 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
  16. 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目标:认识必然,争取自由
  17.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
  18.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
  19.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社会基本矛盾
  20. 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
  21. 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方针

  1. 农业改造的方针:积极领导、稳步前进、逐步过渡
  2.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3. 中共八大经济建设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及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4. 《论十大关系》基本方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
  5.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总方针:用民主的方法
  6.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
    • 政治思想领域和的民内部矛盾方针:团结 - 批评 - 团结
    • 处理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方针: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 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的方针: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 处理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的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 处理民族之间的方针:民族平等、团结互助
  7. 毛泽东三大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物资再请客”,“一边倒”

原则

  1.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原则:独立自主
  2. 同顽固派进行斗争的原则:有理有利有节
  3. 农业改造的原则: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
  4. 人与自然相处的基本原则:顺应自然
  5. 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6. 一带一路建设的原则:共商共建共享
  7.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集体主义
  8. 行政执法的基本原则:合法、合理、信赖保护、效率
  9. 宪法的基本原则:党的领导、人民主权、尊重和保障人权、社会主义法治、民主集中制
  10. 民法商法的原则:民事主体地位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公序良俗、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
  11. 行政法的原则:职权法定、程序法定、公正公开、有效监督
  12. 社会法的原则:公平和谐、国家适度干预
  13. 刑法的原则:罪行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相适应
  14. 诉讼法的原则:当事人有平等的诉讼权利、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公开审判、两审终审等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15. 仲裁的原则:自愿、仲裁独立、一裁终局
  16. 现代法治的基本原则: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平等

易混淆核心词

对应词

对应词
(唯物史观) 根本原因 / 根本动力 生产力
(马哲) 根本原因 矛盾、内因
出发点、落脚点、归宿、宗旨、目标
根本依据、最大的实际 国情
根本保证、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
动力 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第一动力是创新)
根本任务、第一要务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根本立足点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前提 社会稳定
重要保障 依法治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根本任务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基本目标 共同富裕
根本原则 共同富裕
本质要求 共享
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
本质特征 党的领导
本质属性 社会和谐
根本目的 人民群众

中国革命

中国革命
首要问题 基本问题 中心问题 根本问题
分清敌友 农民问题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国家政权
中心问题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土地问题
国民革命 (大革命) 农民问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

中国民主革命

中国民主革命
基本内容 主要形式 依托
土地革命 武装斗争 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

道路

时间 道路
-49 农村包围城市
49-56 互助合作
56- 中特道路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
第一要义 核心立场 基本要求 根本方法
发展 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 统筹兼顾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
前提和基础 根本途径和方法 实质和核心 验证条件和目的
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本质、核心 原则 根本保证 方向
人民当家作主 民主集中制 党的领导 社会主义道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全面小康 战略目标、关键一步、引领性环节
全面深化改革 突破性、先导性、动力性环节
全面依法治国、从严治党 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核心 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物的权利
原则 民族团结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

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重要基础 重要途径 重要保障 重要氛围
教育引导 实践养成 健全制度 凝聚共识

社保体系

社保体系
基本要求 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
奋斗目标 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
基本方针 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
基本举措 坚持政府为主体,积极发挥市场作用

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
宗旨 根本 准则
人民安全 政治安全 国家利益至上

深化党和国家的机构改革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统领 导向 着力点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推进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优化

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理念
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 共享
动力问题 不平衡问题 和谐问题 内外联动问题 社会公平正义

改革、发展、稳定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强大动力 关键 前提 结合点
改革 发展 稳定 改善人民生活

党的建设

党的建设
主线 统领 根基 着力点
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纯洁性 政治建设 鉴定的理想信念 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
首要态度 基本原则 重要责任
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 保护自然

民生

民生
最大的民生 民生之源 最基本的民生
就业 收入分配 公共安全

条约

名称 时间 国家 影响
《南京条约》 1842 中英 领土、领海、司法、关税
《虎门条约》 1843 中英 👆
《望厦条约》 1844 中美 👆
《黄埔条约》 1844 中法 👆
《马关条约》 1895 中日 租界港湾、瓜分狂潮、割让台澎
《辛丑条约》 1901 中 N 完全沦为半殖半封建
其他
英国占领香港 《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收回台澎 《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日本投降书》《中日联合声明》

  • 党最鲜明的品格: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
  • 思想路线的核心:实事求是
  • 实体经济的核心:制造业
  • 城镇化的核心:人
  • 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 九二共识 “(一个中国原则)
  • 解决新常态的根本政策:创新
  •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与核心:人民当家作主
  • 党建中的根本性建设:政治建设
  • 党和人民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中国梦实现的根本指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中国梦实现的根本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兴国之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立国之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 强国之路:改革开放
  • 生命线幸福线:基本路线
  • 决胜全面小康中放在首位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底线任务:精准脱贫
  • 爱国主义的本质: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 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 生态文明的核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是尊重顺应保护自然
  • 文化强国的关键: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
  •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主义革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首要战略任务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 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 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 社会治理格局:共建共治共享
  • 全球治理观、一带一路原则:共商共建共享
  • 新型国际关系的内涵:合作共赢
  • 全面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成就的重要法宝,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出路
  • 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协调
  • 中国共产党的三大历史任务:现代化建设、祖国统一、世界和平共同发展
  •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四个伟大,小康,复兴
  • 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 协调: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 绿色: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
  • 开放:国家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
  •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根本:政治安全

背诵

徐涛

马原

人与自然的关系

两个前提,两个基础

适用:垃圾分类、北京世园会、沙漠治理、生态文明

1
2
3
4
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前提,是构成人类社会客观现实性的自然基础
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物质基础
自然规律的存在限制着人类的物质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人可以在正确认识自然规律的基础之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合理的改造自然,同时改造自己,合理的调节

意识的能动性作用原理

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所特有的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适用:结合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事例,谈谈意识的能动作用、只要是开动脑子去琢磨、思考、寻找、设计的情况都可以用

1
2
3
4
意识反应世界具有自觉性,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与计划性
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不仅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可以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因为其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与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一分为二、求同存异、差异中谋求共识

1
2
3
4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同一分别反映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对立性又称斗争性,统一性又称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连结,相辅相成。 没有同一就没有斗争,没有斗争也没有同一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同一性通过斗争性来体现 斗争性是无条件绝对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相对的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性原理

逆向思考、反向思维

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
2
3
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与发展的前提,由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因此矛盾双方可以通过的对方的发展来使自己得到发展
第二,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收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得到发展
第三,矛盾的同一性规定了发展的趋势,因此矛盾双方彼此相通,矛盾双方可以通过朝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

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
2
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双方力量的变化,此消彼长,为事物的质变创造必要条件
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度的决定性力量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举一反三、量体裁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因材施教

1
2
3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矛盾的特殊性:矛盾及矛盾的每一个方面都各有其特点
矛盾的普遍性即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个性 共性是无条件绝对的,个性是有条件相对的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也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
矛盾的不平衡发展原理

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

1
2
3
4
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性质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次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性质起次要作用的矛盾
在每一对矛盾中又分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1
2
3
4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的发展,推动人类的科学发现和技术进步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感性认识的概念: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由人们感官所直接感受到的事物的表象,外部联系
理性认识的概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的感性认识材料的基础上,对事物的本质与内在联系的认识
两者相互区别:
对象不同:感性认识是对事物外部联系的反映,理性认识是对事物内部联系的反映
形式不同: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包括概念、推理和判断三种形式
特点不同:感性认识是直接的、具体的,理性认识是间接的、抽象的

两者相互联系:
感性认识有待发展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在实际的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的,感性中包含着理性的因素,理性中也有感性的因素。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丰富的符合实际的感性材料。而是必须通过理性思考的作用,运用理性思维和科学抽象,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加工制作

认识的规律

1
2
3
4
5
6
7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表现为人们对一个复杂事物的认知要经过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到实践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从客观上表现为事物的各个侧面及其本质的暴露是一个过程
从主观上表现为人认识能力的提高
认识过程的无限性
对于事物的发展过程来说,人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其表现为"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循环往复
形式上循环往复,本质上前进上升

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

1
2
3
4
5
6
7
真理与谬误的概念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
谬误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歪曲反映
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
区别:真理与谬误的区分在于认识是否如实的反映了客观事物
联系: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他们可以相互转化。
真理与谬误在一定的条件下是绝对对立的,超出了这个范围,谬误可以变成真理,真理也能变成谬误

万能模板

适用:如何对待 / 理解 / 处理的启示类问题

1
我们应该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问题,学习和运用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透过现象看本质,在把握事物规律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创新,把握机遇,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同时还要注重实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不断推动认识的深化发展,将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相结合,做到认识和实践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政经 && 科社

1
2
3
4
5
6
7
8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解决商品经济中所有的矛盾(使用价值与价值、个人劳动与私人劳动、商品与货币)的关键是交换
政治经济学是用来揭示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的,所以政治经济学中所有的概念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资本主义以前: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资本主义以后:人与人之间的剥削关系)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剩余价值率m'=m/v=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
平均利润是不同部门间资本家竞争的结果;而超额利润是同一部门内,不同企业之间竞争的结果。
垄断价格 = 生产成本 + 平均利润 + 垄断利润

毛中特

创新

  • 为什么要创新

    1
    2
    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和可持续性
    坚持创新发展,是实现增强发展动力、应对发展环境变化、把握发展主动权的根本之策,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 创新的要求

    1
    坚持创新发展,就是要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
  • 创新的举措

    1
    2
    3
    4
    5
    6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战略科技力量
    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培养一系列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提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1
2
3
4
5
6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我国的立身之本,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的重要基础
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
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

高质量发展

必要性
1
2
3
4
适应新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主动选择
贯彻新发展战略的根本体现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由之路
措施
1
2
3
4
5
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	
把握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的关系 既要三大攻坚战,又要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
把握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的关系 发展动力决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把握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不是矛盾对立,而是辩证统一
把握维护正义和讲求效率的关系 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

乡村振兴战略

必要性
1
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和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计划、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意义
1
2
3
4
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健全现代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措施
1
2
3
4
5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之路,巩固和完善农村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
保持承包地关系长久不变,在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在延长三十年
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健全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农村治理体系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作用
1
2
3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其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
市场的作用: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
政府的作用: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保障公平竞争、规范市场行为、促进共同富裕、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弥补市场失灵
举措
1
2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市场机制,打破行业垄断、进入壁垒、区域保护,增强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反映和调整能力,提高企业资源要素配置的效率和竞争力
发挥政府的调节作用,用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用政策引导市场预期,用规划明确投资方向,用法治规范市场行为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是什么
1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内部各方面就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问题和关系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在决策前和决策进行中,进行民主协商,努力达成共识的民主形式
重要性
1
2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
丰富了民主的形式,拓展了民主的渠道,丰富了民主的内涵
意义

顺口溜:党联系公民来决策,促进和谐发挥优越性

1
2
3
4
5
6
有利于扩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更好的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有利于科学民主决策,促进我国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
有利于化解矛盾冲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有利于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
有利于发挥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理论自信
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
措施

顺口溜:两人(人大、人民团体)拿三证(政府、政党、政协)去找基层

1
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必须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的发展,统筹推进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大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社会组织协商、政党协商。加强协商民主建设,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保障人民群众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

对外开放

重要性
1
2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
对外开放是我国实现繁荣富强的根本出路
措施

顺口溜:公主面包双赢

1
2
3
4
5
6
主动开放
双向开放,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全面开放,推进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公平开放,构建公平竞争的内外资发展环境
共赢开放,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普惠共赢方向发展
包容开放,推进求同存异、包容共生

文化自信

1
2
3
文化自信源自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强大文化基因。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文化体系,体现了中国人民几千年来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优势
中华文化走出去,从踏上国际舞台、展现亮点,到初具规模,产生影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视角。走出去的中华文化,有利于让世界认识和理解一个历史悠久、发展迅速的现代中国。坚持文化自信,才能彰显文化强国的感召力,才能不断的融入世界。
只有对自己的文化有自信,才能获得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文化立世,文化兴邦。大力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才能为我国外交、经济和影响力的扩展提供更为安全的软保护,提供更为有利的软环境,为我们的强国自信提供更为基础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全面脱贫

是什么
怎么做
1
2
3
4
5
6
7
我国总体上已基本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但还有一些短板,最大的短板就是脱贫攻坚。
第一,强化责任落实,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
第二,攻克坚中之坚
第三,认真整改问题
第四,提高脱贫质量
第五,稳定脱贫攻坚政策
第六,切实改进作风

八个明确

1
2
3
4
5
6
7
8
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
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明确当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智慧、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军队
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的领导

十四个坚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党的领导: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改革: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新理念:坚持新发展理念
政治: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法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文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生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安全: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国防军队: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一国两制: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外交: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党建: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近代史

五四运动的意义

1
2
3
4
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第一,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
第二,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
第三,以全民族的搏击培育了永久奋斗的伟大传统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1
2
3
4
5
帝国主义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就此结束
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就此结束
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就此结束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度创造了条件
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政党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1
2
3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剥削,建设了社会主义制度、摸索出了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行了改革开放,并不断努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在未来的征途中,只有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推进自我革命,我们党才能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才能成为复兴征程上的坚强领导核心

党带领人民做的三件大事

1
2
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人民头顶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和谐。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摸索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中国从封建专制到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1
2
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制度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建立基本社会主义制度,推动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完成了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保障,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弱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的伟大飞跃。
1
2
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坚持改革开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了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阻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此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思修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
2
3
个人**与社会**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辅相成。社会**是和个人**实现的基础和前提,同时社会**也保障着个人**的实现。
社会**不是单个人个人**的简单相加,而是无数人个人**的凝练升华
社会保护个人的正当诉求,但当个人**与社会**发生冲突时,个人**需服从于社会**。

五四精神

1
2
3
4
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
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

如何在新时代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

1
2
3
4
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结合起来,为国家和民族的做贡献
爱国需要有情感基础,需要理性认识,更需要实际的行动
把国家的安全、荣誉、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始终做到爱国的深厚情感、理性认识和实际行动相统一,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才是真正的爱国者
维护祖国统一和名族团结、增加国家安全意识

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1
2
3
4
5
6
道德和法律都是调节人的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二者都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服务于一定的经济基础。
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对违反法律的行为追究法律责任;道德对公民和社会组织进行道德教化,对违反道德的行为进行道德谴责。
法制和道德相互促进
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
把道德要求贯彻到法制建设中去
要运用发法律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突出的问题,法律是道德的底线,也是道德的保障

当代

中华文化的传播

重要性
1
2
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制高点,谁就能更好的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政党的精神旗帜。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国运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怎么做
1
我们要通过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方法,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基本国情、价值观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了解和认识,展示我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形象。

中国在国际社会上处理国际事物的基本态度

1
2
3
4
5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更需要中国
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与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尊重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第一,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自身如何发展,中国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
第二,中国始终是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坚持走共同发展道路,继续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将自身的发展经验和机遇同世界各国分享,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一起来实现共同发展
第三,中国始终做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坚持走合作发展道路。继续维护以联合做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坚定支持增加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治理体系中的代表权和发言权

肖秀荣

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

* 人与自然的关系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1
2
3
尊重主观能动性是发挥客观规律性的前提。
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客观规律。
实践是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矛盾以及事物的联系与发展

*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 事物的普遍联系

* 矛盾的分析方法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 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

* 实践与认识的辨证运动及其规律

*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 真理和谬误

科技及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正确把握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1
2
3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造福人类,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
科学技术在运用于社会时所遇到的问题,往往是对于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不够,或缺乏科技消极后果的强有力控制手段
有合理的社会制度保障科学技术的正确运用,始终坚持使科学技术为人类的健康发展服务,让科技为人类造福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
2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持和发展中特的重要性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

* 推动高质量发展

*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 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1
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中

文化、社会、生态建设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1
2
3
4
5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五位一体中的一位
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
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
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

* 文化自信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

*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 精准脱贫攻坚战

* 污染防治攻坚战

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1
2
4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改革开放是正确之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

* 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

* 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全面从严治党

* 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

*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 四个伟大中起决定作用的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 新中国最大的历史成就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五四运动 100 周年

* 五四运动的伟大意义

* 五四运动的时代价值

*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1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 跳出” 历史周期律 “、实现长期执政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 爱国主义

* 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 弘扬中国精神

* 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个人与社会

* 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

* 人生价值

*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

*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 法治和德治

* 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 培养法治思维

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

1
2
3
4
第一,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
第二,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尤为重要
第三,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是实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权利的基本途径
第四,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是维护个人合法利益的根本保障

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 经济全球化

* 文化多样化

* 社会信息化

* 世界多极化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中美关系

中俄关系

中非关系

彰显联合国的权威和作用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一带一路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

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理念、中国方案

时政要点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不以人的意志转移

中国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中国外交的总目标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肖八助记框架

马原

第一套

  1. 从辨证法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打破惯性思维?

    1
    2
    3
    4
    5
    6
    原理-事物的变化发展
    世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
    发展是事物的一个过程
    不能从静止的角度去理解事物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结论:惯性思维的问题就是在于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因此必须打破惯性思维

  2. 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辨证运动规律,分析惯性思维的缺陷

    1
    原理-这一规律的特性:这一认识运动规律决定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认识的规律

    结论:主观认识也应当是具体的、历史的。

  3. 上述材料对我们发展创新思维有什么启示?

    1
    2
    创新的概念:创新就是破除与客观是不进程不相符的旧观念、旧理论、旧模式、旧做法
    在继承历史发展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新的联系和规律,更有效的认识和改造世界

第二套

  1. 为什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2. 为什么亲临现场…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第三套

  1. 为什么技术创新要真正聚焦应用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 如何理解” 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 “

    1
    2
    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辩证关系
    非理性因素具有激活、驱动控制的作用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第四套

  1. 相互竞争、相互促进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

  2. 精神的作用

    意识的能动性作用原理

第五套

  1. 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

  2.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肖秀荣)

第六套

  1. 算法可以用来计算,也能用来算计

    1
    2
    3
    4
    5
    6
    结论:算法推荐和其他科学技术一样,是一把双刃剑。
    为什么
    一方面,科学技术的作用受到诸如社会制度、利益关系、人的观念和认识水平的影响
    另一方面,运用时的问题往往由于人们认识的不足和对科学技术消极后果强有的控制手段造成的
    怎么办
    大力发展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要有合理的制度保障,始终坚持科学技术为人类造福
  2. 避免陷入信息的” 茧房

    1
    2
    3
    认识论
    第一,通过实践、调查,获取十分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在经过理性的思考,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工制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第二,由于认识和实践的具体性和历史性,要求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和客观实践相适应

第七套

  1. 质量互变

    1
    2
    3
    4
    质: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规定性
    量: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数量关系表示
    度:保持事物质的稳定的数量界限
    底线:事物发生质变的邻接点
  2. 内容和形式

    1
    2
    3
    4
    相互统一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适合内容的形式,对内容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不适合内容的形式,对内容起到消极的阻碍作用

第八套

  1.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2. 怎么办

近代史

第一套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2. 70 年来我们取得了哪些经验

    1
    2
    3
    4
    只有中国共产党能领导中国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就中国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

第二套

  1. 五四运动的意义

  2. 五四精神

第三套

  1.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2. 党带领人民所作的三件大事

第四套

  1. 人民政协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作用

    1
    2
    3
    4
    成立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为新中国的诞生做了全面的准备
    新中国成立后: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巩固新生任命证券、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改革开放后:为改革开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时代:积极投身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 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政协

    1
    2
    3
    4
    强调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代表和实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认识紧密团结起来、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有效i面其他国家政党制度的缺陷
  3.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性

第五套

  1. 保持党的优良作风

    1
    2
    危机:现阶段,我们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具有尖锐性和严峻性。
    使命:我们党还要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步走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2. 如何实现党的长期执政

    1
    2
    国家层面:第一,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
    党的层面:第二,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

第六套 (重点)

  1. 为什么新中国最大的成就是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
    2
    3
    4
    5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持续奋斗的结果
    第一,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新中国成立后,顺利的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第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第三,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明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基本问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四,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回答了实现怎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
    第五,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怎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 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
    2
    总结经验、展望未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我们完成两步走的发展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为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前路漫漫且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必须一以贯之的进行下去

第七套

  1. 为什么革命理想高于天

  2. 如何在新长征路上凝聚力量

    1
    2
    3
    4
    知: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

    行:依靠全党全国人民鉴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革命意志,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战胜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重大风险挑战,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

第八套

  1. 农村农名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
    中国武装斗争的实质:工人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
    中国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建设时期地位:
    农村支持城市,农业支持工业

    改革时期地位:
    改革始于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突破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倒逼城市改革
  2. 乡村振兴战略

毛中特

第一套

  1. 为什么把污染防治作为三大攻坚战的任务之一

    1
    2
    全面小康,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要求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显然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明显短板。
    进入新时代,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许多新的要求
  2.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

    1
    2
    全面小康的要求:
    全面小康,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没有农村地区,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二套

  1. 为什么一定要把实体经济搞上去

    1
    2
    3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实体经济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实基础
    国家提高竞争力,更要靠实体经济
  2. 创新

第三套

  1. 为什么如此重视区域协调发展

    1
    2
    3
    第一,这是新发展理念的要求。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第二,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需要
    第三,是解决当前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的重要途径
  2.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意义

    1
    2
    3
    4
    5
    6
    总:这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世界发展的新实践
    四个有利于:
    有利于丰富一国两制的实践内涵,进一步密切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
    有利于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有利于一带一路的建设

第四套

  1. 如何理解污染防治是一道重要关口

  2. 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怎样的原则

第五套

  1. 对外开放

  2. 同 1 略

第六套

  1. 为什么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

    1
    2
    3
    4
    5
    6
    7
    祖国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人民:
    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中华民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民族复兴:
    有利于中华民族振兴,是大势所趋,大义所在,民心所向
    党和政府: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是中国政府的三大历史任务之一。

第七套

  1. 为什么如此重视垃圾分类

    1
    2
    3
    4
    为了人民:我们党和国家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落在细处,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着美好生活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作用:
    改善环境、促进资源回收、提高国民素质
  2. 怎样加强科学管理(模板

    1
    2
    3
    4
    管理和制度:需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
    四个坚持: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
    重心下移:把社会治理的中心向基层下移,落到城乡社区
    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第八套

  1. 文化自信

  2.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
    2
    3
    4
    坚持文化自信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思修

第一套

怎么爱国

第二套

当代青年怎么做

第三套

腿姐冲刺

时政技巧

  1. 关于同盟:中国不同盟,只谈伙伴
  2. 关于南北:不是地域,南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北是发达国家
  3. 关于双边、多边:这是好的,但是主权不能多边
  4. 关于美国:万恶之源、美国坏!
  5. 关于一体化:对应于经济,但是政治文化需要多元
  6. 关于军事、军事合作:
  7. 猜答案能力
    • 一个三选一个四选(慎用)
    • 新闻联播式语言

“中国之治” 的制度 “密码”(重点!!)

( 一 ) 第 一 次 擘 画 了 社 会 主 义 制 度 的 图 谱

统领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 国 家 根 零 领 导 制 度 ) 一 一 新提法 :要 建 立 不 忘 心 、 牢 记 使 命 的 制 度

  1. 坚 持 和 完 善 人 民 当 家 作 主 制 度 体 系 , 发 展 社 会 主 义 民 主 政 治

  2. 坚 持 和 完 善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法 治 体 系 ( 时 政 小 妖 词 : 建 设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法 治 体 系 、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法 治 国 家 是 坚 持 和 发 展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的 内 在 要 求 )

  3. 坚 持 和 完 善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行 政 体 制 , 构 建 职 责 明 确 、 依 法 行 政 的 政 府 治 理 体 系

  4. 坚 持 和 完 善 社 会 主 义 基 本 经 济 制 度 , 推 动 经 济 高 质 量 发 展 ( 创 新 点 : 把 按 劳 分 配 为 体 . 多 种 分 配 方 式 并 存 ,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上 升 为 基 本 经 济 制 度 )

  5. 坚 持 和 完 善 繁 荣 发 展 社 会 主 义 先 进 文 化 的 制 度 , 巩 固 全 体 人 民 团 结 奋 斗 的 共 同 思 想 基 础 ( 时 政 小 妖 词 : 发 展 社 会 主 义 先 进 文 化 、 广 泛 凝 聚 人 民 精 神 力 量 , 是 国 家 治 理 体 系 和 治 理 能 力 现 代 化 的 深 厚 支 撑 )

  6. 坚 持 和 完 善 统 筹 城 乡 的 民 生 保 障 制 度 , 满 足 人 民 日 益 增 长 的 美 好 生 活 需 要 。 ( 时 政 小 妖 词 : 增 进 人 民 福 祉 、 促 进 人 的 全 而 发 展 是 我 们 党 立 党 为 公 、 执 政 为 民 的 本 质 求 )

  7. 坚 持 和 完 善 共 建 共 治 共 享 的 社 会 治 理 制 度 , 保 持 社 会 稳 定 、 维 护 国 家 安 全 。

  8. 坚 持 和 完 善 生 态 文 明 制 度 体 系 , 促 进 人 与 自 然 和 谐 共 生 。

  9. 坚 持 和 完 善 党 对 人 民 军 队 的 绝 对 领 导 制 度 , 确 保 人 民 军 队 忠 实 履 行 新 时 代 使 命 任 务 。( 时 政 小 妖 词 : 党 对 人 民 军 队 的 绝 对 领 导 是 人 民 军 队 的 建 军 之 本 、 强 军 之 魂 )

  10. 坚 持 和 完 善 “一 国 两 制 “ 制 度 体 系 , 推 进 祖 国 和 平 统 一 一 国 两 制 “ 是 党 领 导 人 民 现 祖 国 和 平 统 一 的 一 项 重要 制 度 , 是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的 一 个 伟 大 创 举 , ( 新 定 位 : 把 坚 持 一 国 两 制 保 持 香 港 、 澳 门 长 期 繁 荣 稳 定 , 促 进 祖 国 和 平 统 一 列 为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制 度 的 显 著 优 势 之 一 )・提 出 完 善 “ 一国两制” 制 度 体 系 五 大 任 务 要 求 , 一 是 坚 持 依 法 治 港 治 澳 , ,包 括 维 护 宪 法 和 基 本 法 确 定 的 特 别 行 政 区 宪 制 秩 序 , 完 善 特 别 行 政 区 同 宪 法 和 基 本 法 实 施 相 关 的 制 度 机 制 , 坚 持 以 爱 国 者 为 主 体 的 “ 港 人 治 港 ~ 澳 人 治 澳 , 等 ; 二 是 完 善 中 央 对 特 别 行 政 区 行 政 长 官 和 主 要 官 员 的 任 免 制 度 和 机 制 、 全 国 人 大 常 委 会 对 基 本 法 的 解 释 制 度 等 ; 三 是 建 立 健 全 特 别 行 政 区 维 护 国 家 安 全 的 法 律 制 度 和 执 行 机 制 , 支 持 特 别 行 政 区 强 化 执 法 力 量 ; 四 是 完 善 香 港 、 澳 门 融 入 国 家 发 展 大 局 、 同 内 地 优 勢 互 补 、 协 同 发 展 机 制 , 推 进 粤 澳 大 湾 区 建 设 等 ; 五 是 加 强 对 香 、 澳 门 社 会 特 别 是 公 职 人 员 和 青 少 年 的 宪 法 和 基 本 法 教 育 、 国 情 教 育 、 中 国 历 史 和 中 平 文 化 教 育 等・( 注 意 与 香 间 题 的 结 合 )

  11. 全 会 提 出 , 坚 持 和 完 善 独 立 自 主 的 和 平 外 交 政 策 , 推 动 构 建 人 类 命 运 共 同 体

  12. 坚 持 和 完 善 党 和 国 家 监 督 体 系 , 强 化 对 权 力 运 行 的 制 约 和 监 督 。 ( 时 政 小 妖 词 : 党 和 国 家 监 督 体 系 是 党 在 长 期 执 政 条 件 下 实 现 自 我 净 化 、 自 我 完 善 、 自 我 革 新 、 自 我 提 高 的 重 制 度 保 障)

( 二 ) 国 家 治 理 体 系 的 内 涵 与 意 义 ( 背 ! ! )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制 度 是 党 和 人 民 在 期 实 践 探 索 中 形 成 的 科 学 制 度 体 系 , 我 国 国 家 治 理 一 切 工 作 和 活 动 都 依 照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制 度 展 开 , 我 国 国 家 治 理 体 系 和 治 理 能 力 是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义 制 度 及 其 执 行 能 力 的 集 中 体 现 。

​ 新 中 国 70 年 取 得 的 历 史 性 成 就 充 分 证 明 ,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制 度 是 当 代 中 国 发 展 进 步 的 根 本 保 障 。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制 度 和 国 家 治 理 体 系 是 以 马 克 思 主 义 为 指 导 、 植 根 中 国 大 地 、 具 有 深 厚 中 华 文 化 根 基 、 深 得 人 民 拥 护 的 制 度 和 治 理 体 系 , 是 具 有 强 大 生 命 力 和 巨 大 优 越 性 的 制 度 和 治 理 体 系 , 是 能 够 持 续 推 动 拥 有 近 十 四 亿 人 日 大 国 进 步 和 发 展 、 确 保 拥 有 五 千 多 年 文 明 史 的 中 华 民 族 实 现 “ 两 个 一 百 年 , 奋 斗 目 标 进 而 实 现 伟 大 复 兴 的 制 度 和 治 理 体系 。 实 践 充 分 表 明 , 我 国 国 家 制 度 和 国 家 治 理 体 系 具 有 多 方 而 的 显 著 优 势 , 这 些 显 著 优 势 , 是 我 们 坚 定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道 路 自 信 、 理 论 自 信 、 制 度 自 信 、 文 化 自 信 的 基 本 依 据 。

( 三 ) 如 何 发 挥 社 会 主 义 制 度 和 治 理 体 系 的 优 势 与 效 能 ?( 制 度 优 勢 与 治 理 效 能 , 背 ! )

​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制 度 是 具 有 显 著 优 越 性 和 强 大 生 命 力 的 制 度 。 把 我 国 国 家 制 度 和 国 家 治 理 体 系 的 显 著 优 势 更 加 充 分 地 发 挥 出 来 , 是 新 时 代 坚 持 和 完 善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制 度 、 推 进 国 家 治 理 体 系 和 治 理 能 力 现 代 化 的 努 力 方 向 ,

​ 要 毫 不 动 摇 坚 持 和 巩 固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制 度 : 与 时 俱 进 完 善 和 发 展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制 度 和 国 家 治 理 体 系 , 严 格 遵 守 和 执 行 制 度 。 党 的 领 导 是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最 本 质 的 特 征 和 最 大 的 制 度 优 势 , 也 是 坚 持 和 完 善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制 度 、 推 进 国 家 治 理 体 系 和 治 理 能 力 现 代 化 最 根 本 的 政 治 保 证

​ 只 要 朝 着 坚 持 和 完 善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制 度 、 推 进 国 家 治 理 体 系 和 治 理 能 力 现 代 化 的 总 体 目 标 努 力 , 坚 定 信 心 , 保 持 定 力 , 锐 意 进 取 , 开 拓 创 新 , 我 们 就 一 定 能 制 度 更 加 成 熟 更 加 定 型 , 让 发 展 更 有 质 量 , 让 治 理 更 有 水 平 , 让 人 民 更 有 获 得 感 。 为 实 现 “两 个 一 百 年” 奋 斗 目 标 、 实 现 中 华 民 族 伟 大 复 兴 的 中 国 梦 提 供 有 力 保 证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党的初心和使命是 + 徐涛当带领人民所做的三件大事 +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进 入 新 时 代 , 我 们 比 历 史 上 任 何 时 期 都 更 接 近 、 更 有 信 心 和 能 力 实 现 中 华 民 族 伟 大 复 兴 。 我 们 取 得 的 成 就 举 世 瞩 目 , 这 值 得 我 们 自 豪 , 但 决 不 能 因 此 而 自 满 。 新 时 代 做 到 不 忘 初 心 、 牢 记 使 命 , 必 须 有 强 烈 的 自 我 革 命 精 神 。 在 新 的 征 程 上 , 我 们 要 把 党 建 设 成 为 始 终 走 在 时 代 前 列 、 人 民 衷 心 拥 护 、 勇 于 自 我 革 命 、 经 得 起 各 种 风 浪 考 验 、 朝 气 蓬 勃 的 马 克 思 主 义 执 政 党 , 就 必 须 牢 记 初 心 和 使 命 , 在 新 时 代 把 党 的 自 我 革 命 推 向 深 入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政协制度

1) 政 协 制 度 与 人 民 政 的 重 要 性 :

中 国 共 产 党 领导 的 多 党 合 作 和 政 治 协 商 制 度 是 我 国 的 一 项 基 本 政 治 制 度 , 是 从 中 国 土壤 中 生 长 出 来 的 新 型 政 党 制 度 。 人 民 政 协 作 为 统 一 战 线 的 组 织 、 多 党 合 作 和 政 治 协 商 的 机 构 、 人 民 民 主 的 重 要 实 现 形 式 , 是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的 要 渠 道 和 专 门 协 商 机 构 , 是 国 家 治 理 体 系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是 具 有 中 国 特 色 的 制 度 安 排 , 人民 政 协 要 坚 持 性 质 定 位 , 坚 定 不 移 走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政 治 发 展 道 路 。

2 ) 如 何 发 扬 人 民 政 协 的 作 用 :

中 国 共 产 党 的 领 导 是 人 民 政 协 事 业 发 展 进 步 的 根 本 保 证 , 要 把 坚 持 党 的 导 贯 穿 到 政 协 全 工 作 之 中 。 人 民 政 协 要 为 民 主 党 派 和 无 党 派 人 士 在 政 协 更 好 发 打 作 用 创 造 条 件 , 要 发 挥 统 一 战 线 组 织 功 能 , 坚 持 大团 结 大 联 合 , 坚 持 一 致 性 和 多 样 性 统 一 , 不 断 巩 固 共 同 思 想 政 治 基 础 , 加 强 思 想 政 治 引领 , 广 泛 凝 聚 共 识 , 努 力 寻 求 最 大 公 约 數 、 画 出 最 大 同 心 圆 , 汇 聚 起 实 现 民 族 复 兴 的 磅 礴 力量

3 ) 协 商 民 主 的 重 要 性 与 如 何 发 扬 :

协商 民 主 是 实 党 的 领 导 的 要 方 式 , 是 我 国 社 会 主 义 民 主 政治 的 特 有 形 式 和 独 特 优 势 。 政 协 商 是 我 国 独 有 的 协商 民 主 形 式 , 中 国 共 产 党 领 导 的 多 党 合 作 和 政 治 商 制 度 是 独 具 特 色 的 政 党 制 度 , 基 层 协 商 是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民 主 政 治 的 要 内 容 。 实 现 民 主 的 形 式 是 丰 富 多 彩 的 , 不 能 拘 泥 于 刻 板 模 式 , 世 界 上 没 有 一 种 放 之 四 海 而 皆 准 的 评 判 标 准 , 哪 一 种 民 主 是 合适 的 . 应 当 以 它 在 一 国 治 理 中 的 实 际 效 果 来 衡 量 。 我 国 社 会 主 义 协 商 民 主 作 为 人 民 民 主 的 重 要 形 式 , 展 现 出 独 特 优 势 , 彰 显 出 巨 大 优 越 性 , 协 商 民 主 让 广 大 人 民 享 有 实 实 在 在 的 民 主 权 利。协 商 民 主 是 一 种 有 效 的 国 家 治 理 方 式 。 协 商 民 主 在 化 解 矛 盾 冲 突 、 促 进 社 会 和 谐 稳 定 方面 具 有 独 特 优 势 ,

五四运动的意义

结合徐涛背诵计划

五 四 运 动 , 以 彻 底 反 帝 反 封 建 的 革 命 性 、 追 求 救 国 强 国 真 理 的 进 步 性 、 各 族 各 界 群 众 积 极 参 与 的 广 泛 性 , 推 动 了 中 国 社 会 进 步 ` 促 进 了 马 克 思 主 义 在 中 国 的 传 播 , 促 进 了 马 克 思 主 义 同 中 国 工 人 运 动 的 结 合 , 为 中 国 共 产 党 成 立 做 了 思 想 上 干 部 上 的 准 备 , 为 新 的 革 命 力 量 、 革 命 文 化 、 革 命 斗 争 登 上 历 史 舞 台 创 造 了 条 件 , 是 中 国 旧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走 向 新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的 转 折 点 , 在 近 代 以 来 中 华 民 族 追 求 民 族 独 立 和 发 展 进 步 的 历 史 进 程 中 具 有 里 程 碑 意 义 。

一带一路的意义与中国的态度

共 建 “一 带 一 路 “ 顺 应 了 全 球 治 理 体 系 变 革 的 内 在 要 求 , 彰 显 了 同 舟 共 济 、 权 责 共 担 的 命 运 共 同 体 意 识 , 为 完 善 全 球 治 理 体 系 变 革 提 供 了 新 思 路 新 方 案 。 共 建 “ 一 带 一 路 。 为 世 界 经 济 增 长 开 辟 了 新 空 间 , 为 国 际 贸 易 和 投 资 搭 建 了 新 平 台 , 为 完 善 全 球 经 济 治 理 拓 展 了 新 实 践 , 为 增 进 各 国 民 生 福 祉 作 出 了 新 贡 献 , 成 为 共 同 的 机 遇 之 路 、 繁 荣 之 路 。 中 国 愿 同 各方一道,以绘制 “工笔画” 精神共同推动共建” 一带一路 “合作走深走实、行稳致远、高质量发展,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当代精华语句

世界经济形势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 10 年以后,世界经济再次来到十字路口。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持续蔓延,世界经济运行风险和不确定性显著上升。经济全球化遇到一些曲折困难,但经济全球化潮流不可逆转,各国利益日益交融、命运更加休戚与共是大势所趋,不断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期待。

​ 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独自解决。各国应该坚持人类优先的理念,而不应该把一己之利凌驾于人类利益至上。中国将坚定不移的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继续为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增添动力。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经济全球化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真实的中国

徐涛的当代模板 + 中国部 “输入” 外国模式,也不输出” 中国模式 “,不会要求别国” 复制 “中国的做法。

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 建 人 类 命 运 共 同 体 思 想 是 全 球 化 时 代 条 件 下 的 中 国 国 际 关 系 理 论 , 开 创 了 中 国 外 交 实 践 新 局 面 , 也 是 国 际 治 理 的 中 国 方 案 , 增 强 了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的 国 际 影 响 力 。 要 树 立 人 类 命 运 共 同 体 的 意 识建 设 一 个 共 赢 共 享 的 世 界 , 建 设 一 个 持 久 和 平 、 普 遍 安 全 、 共 同 繁 荣 、 交 流 互 鉴 、 清 洁 美 丽 的 世 界

新型国际关系 \ 合作共赢

新 型 国 际 关 系 以 合 作 共 赢 为 核 心 , 其 基 本 理 念 和 应 遵 循 的 原 则 就 是 相 互 尊 重 、 公 平 正 义 、 合 作 共 赢 。 新 型 国 际 关 系 新 就 “ 新 “ 在 合 作 共 赢 。 强 调 的 是 奉 行 双 赢 、 多 赢 、 共 赢 的 新 理 念 , 扔 掉 我 赢 你 输 、 赢 者 通 吃 的 旧 思 维 。 世 界 各 国 在 谋 求 自 身 发 展 的 同 时 , 要 积 极 促 进 其 他 各 国 共 同 发 展 , 让 各 国 和 各 国 人 民 共 同 享 受 发 展 成 果

开放合作

中 国 的 发 展 离 不 开 世 界 , 世 界 的 发 展 也 离 不 开 中 国 。 中 国 的 发 展 是 世 界 的 机 遇 , 中 国 是 经 济 全 球 化 的 受 益 者 , 更 是 贡 献 者 。 中 国 不 断 扩 大 对 外 开 放 , 不 仅 发 展 了 自 己 , 也 造 福 了 世 界 , 开 放 已 经 成 为 当 代 中 国 的 鲜 明 标 识 。 回 顾 历 史 , 开 放 合 作 是 增 强 国 际 经 贸 活 力 的 重 要 动 力 。 立 足 当 今 , 开 放 合 作 是 推 动 世 界 经 济 稳 定 复 苏 的 现 实 要 求 。 放 眼 未 来 , 开 放 合 作 是 促 进 人 类 社 会 不 断 进 步 的 时 代 要 求 。 ( 原 因 ) 中 国 开 放 的 大 门 不 会 关 闭 , 只 会 越 开 越 大 。 中 国 将 始 终 是 全 球 共 同 开 放 的 重 要 推 动 者 、 世 界 经 济 增 长 的 稳 定 动 力 源 、 各 国 拓 展 商 机 的 活 力 大 市 场 、 全 球 治 理 改 节 的 积 极 贡 献 者 , 这 是 中 国 作 为 负 责 任 大 国 的 责 任 和 担 当 。 持 续 推 动 全 球 共 同 开 放 , 以 开 放 带 来 合 作 , 以 合 作 促 进 发 展 。 中 国 将 坚 定 不 移 奉 行 互 利 共 赢 的 开 放 战 略 , 愿 同 国 际 社 会 一 道 , 在 开 放 中 合 作 、 以 合 作 求 共 赢 , 共 同 维 护 自 由 贸 易 和 多 边 贸 易 体 制 , 共 建 创 新 包 容 的 开 放 型 世 界 经 济 , 向 着 构 建 人 类 命 运 共 同 体 目 标 不 懈 奋 进 , 开 创 人 类 更 加 美 好 的 未 来 。 ( 措 施 )

开放型世界经济

中 国 的 发 展 是 世 界 的 机 遇 , 面 向 未 来 , 中 国 扩 大 对 外 开 放 的 决 心 没 有 变 。 我 们 要 促 进 贸 易 和 投 资 化 自 由 便 利 化 , 旗 帜 鲜 明 反 对 保 护 主 义 、 单 边 主 义 , 提 升 多 边 和 双 边 开 放 水 平 , 推 动 经 济 全 球 化 朝 着 更 加 开 放 、 包 容 、 普 惠 、 平 衡 、 共 赢 的 方 向 发 展 。 推 动 各 国 经 济 联 动 融 通 , 共 同 建 设 开 放 型 世 界 经 济 。

中国方案

中 国 作 为 联 合 国 常 任 理 事 国 , 承 担 着 重 要 的 大 国 责 任 与 担 当 。 中 国 将 继 续 做 世 界 和 平 的 建 设 者,全 球 发 展 的 贡 献 者, 国 际 秩 序 的 维 护 者 , 推 动 构 建 新 型 国 际 关 系 和 人 类 命 运 共 同 体。我 们 将 坚 定 走 和 平 发 展 道 路 , 决 不 损 人 利 己 、 以 邻 为 壑 。 中 方 将 继 续 在 和 平 共 处 五 项 原 则 基 础 上 深 化 同 各 国 的 友 好 合 作 , 通 过 和 平 方 式 处 理 同 有 关 国 家 的 领 土 主 权 和 海 洋 权 益 争 端 , 支 持 对 话 协 商 解 决 地 区 热 点 问 题 。 ( 政 治 ) 中 国 将 坚 持 开 放 共 赢 , 同 各 国 分 享 发 展 机 遇 。 坚 定 践 行 多 边 主 义 , 维 护 以 国 际 法 为 基 础 的 国 际 秩 序 。 中 方 愿 同 各 国 一 道 , 秉 持 共 商 共 建 共 享 的 全 球 治 理 观 , 坚 定 维 护 以 联 合 国 为 核 心 的 国 际 体 系 , 坚 定 维 护 以 世 界 贸 易 组 织 为 核 心 的 多 边 贸 易 体 制 。 ( 经 济 )

美国坏坏

XX 体 现 了 以 美 国 为 首 的 西 方 大 国 对 “ 中 国 崛 起 “ 的 险 恶 揣 测 及 用 心 。 以 美 国 为 的 西 方 大 国 宣 扬 “ 国 强 必 霸 “ 的 逻 辑 , 站 在 “ 美 国 优 先 “ 的 立 场 上 , 希 望 遏 制 “ 中 国 崛 起 ‘ , 无 视 经 济 全 球 化 的 历 史 趋 势 与 规 律 , 悍 然 实 行 单 边 主 义 、 贸 易 保 护 主 义 , 以 保 持 和 扩 大 自 己 的 资 源 版 图 和 地 区 利 益 , 建 立 以 美 国 为 主 导 的 世 界 经 济 政 治 秩 序 , 谋 求 世 界 霸 主 地 位 。

所 谓 的 X X 理 论 是 霸 权 主 义 、 强 权 政 治 的 衣 现 , 是 毫 无 根 据 , 且 别 有 用 心 的 , 有 着 不 可 告 人 的 政 治 目 的 ; 其 意 在 维 护 “ 美 国 优 先 “ 的 立 场 和 利 益 , 是 对 世 界 和 平 的 严 重 威 胁 。

X X 破 坏 了 多 边 贸 易 规 则 和 国 际 经 济 秩 序 , 美 国 这 种 无 视 大 国 责 任 , 实 行 单 边 主 义 、 贸 易 霸 凌 主 义 的 结 果 , 既 伤 害 了 包 括 中 美 经 贸 在 内 的 全 球 经 贸 关 系 , 也 成 为 全 球 经 济 复 苏 的 最 大 不 确 定 因 素 和 风 险 源 , 阻 碍 国 际 贸 易 和 全 球 经 济 复 苏

腿姐预测

马原

同一性和斗争性

1
2
矛盾的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1
2
3
没有同一就没有斗争,没有斗争也没有同一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同一性通过斗争性来体现
斗争性是无条件绝对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相对的
1
2
3
4
5
6
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因此矛盾双方可以通过的对方的发展来使自己得到发展
第二,矛盾双方相互包含,因此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收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得到发展
第三,矛盾双方彼此相通,因此矛盾双方可以通过朝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

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双方力量的变化,此消彼长,造成事物的两遍,为事物的质变创造必要条件
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度的决定性力量
1
方法论: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斗争性和同一性的解释👆。斗争性是无条件绝对的,同一性有条件相对的。没有同一就没有斗争,没有斗争也没有同一。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同一性通过斗争性来体现。方法论: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普遍性和特殊性

1
2
3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万事万物都有矛盾,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矛盾的特殊性: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矛盾的每一个方面都各有其特点
具体表现为:不同事物矛盾不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和矛盾的不同方面不同
1
2
3
矛盾的普遍性即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个性                                                                   
共性是无条件绝对的,个性是有条件相对的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也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
1
方法论:坚持事物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从个别中把握一般,举一反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必然和偶然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偶然性中有必然,任何偶然的东西都必须受必然性制约。必然性中有偶然,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为必然性开辟道路,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既要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又要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

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理性因素是指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和意志。理性因素具有指导解释和遇见作用,非理性因素具有激活驱动和控制作用。

现象和本质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相对稳定的,藏于事物内部。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个别的具体的多变易逝的。两者相互区别,人们通过感官感知现象,而本质需要人的理性认识才能把握。本质决定现象,但本质也要通过现象表现。方法论:透过现象看本质。

人民群众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具体来说,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人与自然

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前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基础。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前提,也是两者统一的基础。客观规律制约着人们的实践活动。人能够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合理的改造自然。

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但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的作用受到一定客观条件的制约,所以一定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动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正面推动作用。

联系的观点

联系是是事物固有的,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世界上的一切物质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事物的联系是通过中介来说实现的。所以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握事物固有的联系。

发展的观点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所以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将食物看作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实践与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也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通过感觉知觉表象认识事物的外部联系。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通过概念推理判断认识事物的内部联系。感性认识是直接的具体的,理性认识是间接的抽象的。

感性认识有待发展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在实际的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的,感性中包含着理性的因素,理性中也有感性的因素。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丰富的符合实际的感性材料。而是必须通过理性思考的作用,运用理性思维和科学抽象,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加工制作。

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反应世界具有自觉性,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与计划性
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不仅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可以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真理与谬误

1
2
3
4
5
6
7
真理与谬误的概念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
谬误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歪曲反映
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
区别:真理与谬误的区分在于认识是否如实的反映了客观事物
联系: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他们可以相互转化。
真理与谬误在一定的条件下是绝对对立的,超出了这个范围,谬误可以变成真理,真理也能变成谬误

毛中特

中国之治

坚持党的领导

发挥中国之治的优势

社会治理

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适合治理制度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必然要求,是防范化解风险、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迫切需要。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意义

怎么发挥人民政协的作用

污染防治的重要性(这个有点不一样)

创新和实体经济

史纲

跳出历史周期律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为啥子要伟大斗争、工程、事业(这个没背)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回顾我们党的历史,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追,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

党三段论

五四运动的意义

思修

人生价值

爱国主义

奋斗观

新时代中国青年?

网络生活(公共生活)

法律权威

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没背)

个人品德在社会道德建设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是个体人格完善的重要标志,还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主体精神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没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是对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社会和公民等问题的深刻回答。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遵循,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要求,也是增进社会团结的最大公约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为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和进步趋向,也为个人的人生问题提供了根本解答,为每个人的人生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

当代

美国坏坏

世界经济形势

开放合作

中国方案

经济全球化为什么不可逆转(就当世界经济形式吧)

新型国际关系

文明交流(没背)

不同文明是平等的,要尊重文明的差异性、独立性和多样性。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各种文明应该交流互鉴、取长补短、美美与共。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第一,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第二,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第三,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第四,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肖四助记

毛中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1. 制度的重要性

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 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和各方面体制机制有机结合起来
  • 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 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
  • 既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又借鉴了古今中外制度建设的有益成果
  1. 实践证明

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个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国家统一提供了有力保障

党的领导重要性

  1. 党的领导制度的地位
  • 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
  • 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事关坚持和完善中特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和根本保证
  • 党的领导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党纵然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制度体系居于统领地位
  1.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的原因
  •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
  • 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建者;党的领导是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值得的根本保障;党的自身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主要来源
  • 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和国家学说揭示的科学真理,也是新时代统揽 “四个伟大” 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必然要求
  • 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中最主要的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 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怎么发挥中国之治的优势

  1. 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个最大优势毫不动摇,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个方面各环节。
  2. 巩固和发展已经取得的制度优势,补齐制度短板
  3. 提升制度执行能力。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怎么打好三大攻坚战

  • 打好三大攻坚战是为了顺利进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 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进道路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很多,如果应对不好,就会延误甚至中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 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全面小康,覆盖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覆盖区域要全面,史称相聚于共同发展的小康。虽然全面小康不是人人同样的小康,但没有农村地区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小康,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要求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全面小康社会的明显短板。环境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得到人民认可的一个关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原因

  • 原因:全面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刻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

  • 重要性:1. 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2.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 3.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4.. 着眼于实现党的使命 5. 着眼于为全球解决乡村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污染防治是重要关口的原因

  • 错误的发展思路:我国经济有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过程中,经济发展会遇到一些困难,很容易出现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
  • 正确的发展思路:从根本上说,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昭示着未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结论:所以,必须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定理,跨越污染防治和环境治理这一重要的关口,探索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实体经济

  •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
  • 一个国家要提高国际竞争力,归根到底要看实体经济。我国是个大国,必须发展实体经济,不断推进工业现代化、提高制造业水平。

创新

  •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国际竞争新优势也越来越体现在创新能力上,谁在创新上先行一步,谁就能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
  • 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大而不强的问题相当突出,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不强,总体来看,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要把我国的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搞上去,就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作为发展的核心,是分析近代以来世界发展历程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成功实践得出的结论。
  • 坚持创新发展是我们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我发展主动权、更好引领发展新常态的根本之策。

区域协调

  1. 这是新发展理念的要求。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2.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需要
  3. 解决当前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的重要途径

对外开放

  •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全面开放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出路。开放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
  • 着力发展开放性经济,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扩大对外开放是中国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推动构建开放性世界经济的需要。
  • 是中国改革发展客观需要做出的自主选择,有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发展。

改革、发展、稳定的论证两大奇迹

  • 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 “两大奇迹 “根本保障所在
  • 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发展史解决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
  • 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 管理和制度: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 加强建设: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 四个坚持: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

  • 重心下移:要把社会治理的中心向基层下移,落到城乡社区

    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 最后一公里 “,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越强,社会治理的基础就越实。

史纲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原因 / 必然性

  • 顺应人民的需要:我们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这个逻辑,就是人心向背的逻辑。前进征程上,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与人民心心相映、同甘共苦
  • 顺应和平发展的时代的需要:我们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始终站在人类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
  • 民族复兴的需要: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人民,中国共产党是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

新时期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措施(腿姐)

  •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我们过去取得伟大成就,未来再创辉煌的根本保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主体地位是我们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的根本所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五四运动的意义

五四运动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三大里程碑的影响

  • 五四运动是我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实践,是近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 腿姐 + 实现了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五四精神

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以全民族的搏击培育了永久奋斗的伟大传统。体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追求的先进价值观,深深积淀在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中,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精神动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个再看下答案)

如何跳出” 历史周期律 “,实现长期执政(腿姐)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临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肩负着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历史重任。因此,必须更加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不断在自我革命中保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只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最终跳出历史周期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的内容及意义,人民选择党的建国方案的原因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为新中国诞生做了全面准备。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文件,确立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新中国整体。这说明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 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由于违背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受到了广大中国人民的唾弃。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由于脱离中国实际,也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拥护。

人民政协制度的优势

人民政协制度的创造历程(看答案)

优势:这一制度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强调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产生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斗争,植根于中国丰厚的历史文化,不仅符合当代中国实际,二七符合中华民族一贯倡导的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文化传统,是政治制度上的伟大创造。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内容及地位

全过程的民主是相对于形式主义民主而言的。(徐涛协商民主内容 + 重要性)全过程民主体现的是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这正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思修

家国情怀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具有家国情怀。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体现了家国情怀” 爱家 “和” 爱国 “的一致性。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国是第一位的,没有国就没有家,没有国家的统一强盛,就没有家庭的美满和个人的幸福。只有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提倡爱国和爱家相统一。

爱国为什么是本分、职责

爱国主义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是每个人都应当自觉履行的责任和义务。(个人)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揭示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是中华儿女最自然,最朴素的情感。(民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和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

做新时代的爱国者

只有坚持爱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也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必须坚持个人奋斗目标与国家、民族的奋斗目标相统一,把个人理想融入社会理想中。必须把国家的安全、荣誉、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始终做到爱国的深厚情感、理性认识和实际行动相统一,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才是真正的爱国者。

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

… 体现了人生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人生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二者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人生价值的评价尺度要看一个人的实践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在今天,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就是要看一个人是否为国家和社会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真心服务。

如何弘扬奉献精神

“服务人民、奉献社会” 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的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奉献社会,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层次要求。要无私奉献、一心为公,这是集体主义的最高层次要求。要想英雄模范学习,弘扬他们身上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

奋斗的青春是最亮丽的底色(腿姐)

奋斗本身也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只有在为社会做贡献、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才能实现个人幸福与社会进步的相互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中华民族振兴,中国人民幸福,必须依靠自己的英勇奋斗来实现。

服务人民,奉献社会

确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

有利于清楚的把握人的生命历程和奋斗目标,深刻理解了为什么而活,应走什么样的人生之路等道理。有利于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有利于掌握正确的人生价值标准,懂得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奉献。

如何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红色基因的重要性:井冈山精神等红色精神中蕴含的革命力量,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精神支撑和思想武器,对于我们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力量的做法:要从红色基因中汲取 1. 坚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2.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力量 3. 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的力量 4. 修身自律,保持节操的力量 5. 设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力量。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人的成长和全面发展,离不开正确价值观的引领。而青少年时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引导青年把人生价值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维护公共秩序

重要性:1. 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2. 有序的公共生活,不仅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与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而且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3. 社会公德作为社会公共生活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在维护公共秩序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实行垃圾分类,是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要求,也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应当遵守的。

道德和法律

法律发挥作用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主要依靠法律的预测作用,惩罚作用,威慑作用和预防作用对公民和社会组织的行为进行约束,并对违反法律的行为追究法律责任。道德发挥作用通过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俗、社会舆论,对公民和社会组织进行道德教化,并对违反道德的行为进行道德谴责。

如何做:国家、政府、个人

法律权威

法律权威时指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是法律应有的尊严和声明。法治思维的首要内容是法律至上,即哎国家或社会的所有规范中,法律是地位最高、效力最广、强制力最大的规范。

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制观念的核心要求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是实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权利的基本途径,是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不仅是保证法律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要求,也是保障个人平安幸福的底线红线。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对全面依法治国至关重要。

做个小整合

“中国之治” 的制度 “密码”(制度优势)

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确保拥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两大奇迹的根本保障所在,是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所在,也是坚定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所在。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为中国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稳定、国家统一提供了有力保障。

如何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时俱进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的制度优势,也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根本的政治保证。其次,要提高制度的执行能力,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巩固和发展已经取得的优势,补齐制度短板。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法律体系的等重要制度有机统一。

只要朝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努力,我们就一定能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让发展更有质量,让治理更有水平,让人民更有获得感。为实现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的制度优势。健全党的领导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和国家学说揭示的科学真理,也是新时代统揽 “四个伟大”、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必然要求,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和根本保证。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有着显著优势,其中最主要的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社会治理共同体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领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必须创新社会治理理念和社会治理体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不断推进社会治理的中心向基层下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 最后一公里 “)。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是防范化解风险、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迫切需要

打好三大攻坚战(全面小康)

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全面小康前进的道路上,风险阻碍很多,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延误甚至终端全面小康的进程。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全面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全面小康,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虽然全面小康不是人人同样的小康,但只有农村地区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才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全面小康的明显短板,环境问题是全面小康能否得到人民认可的一个关键。

污染防治(生态保护)

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过程中,经济发展会遇到一些困难,很容易出现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解决好环境治理问题,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和改善环境民生的迫切需要。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是走向未来的必由之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生态文明建设是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关系人民福祉,关乎人民未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源自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强大文化基因。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文化体系,体现了中国人民几千年来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优势。中华文化走出去,从踏上国际舞台、展现亮点,到初具规模,产生影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视角。走出去的中华文化,有利于让世界认识和理解一个历史悠久、发展迅速的现代中国。坚持文化自信,才能彰显文化强国的感召力,才能不断的融入世界。只有对自己的文化有自信,才能获得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文化立世,文化兴邦。大力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才能为我国外交、经济和影响力的扩展提供更为安全的软保护,提供更为有利的软环境,为我们的强国自信提供更为基础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政党的精神旗帜,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国运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使馆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更好的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市场的作用: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政府的作用: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保障公平竞争、规范市场行为、促进共同富裕、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弥补市场失灵。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市场机制,打破行业垄断、进入壁垒、区域保护,增强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反映和调整能力,提高企业资源要素配置的效率和竞争力;发挥政府的调节作用,用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用政策引导市场预期,用规划明确投资方向,用法治规范市场行为

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彻底改变了近代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像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帝国主义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就此结束;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就此结束;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就此结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度创造了条件;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政党。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胜利。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怎么做

新时代有新使命和新担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广阔天地的实践中树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理想和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事件中创造有意义的人生,创造无悔的青春。

乡村振兴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和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计划、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是健全现代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之路,巩固和完善农村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承包地关系长久不变,在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在延长三十年,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健全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农村治理体系。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跳出历史周期律)

(跳出历史周期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临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我们党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在新时代,我们党必须以党的自我革命来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这值得我们自豪,但决不能因此而自满。

(总)新时代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关键是要有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必须坚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命、自我提高,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不断在自我革命中保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只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才能跳出历史周期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五四运动(五四精神)

五四运动是我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第一次全面觉醒。五四运动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以全民族的搏击培育了永久奋斗的伟大传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精神动力。

开放合作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开放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回顾历史,开放合作是增强国际经贸活力的重要动力。立足当今,开放合作是推动世界经济稳定复苏的现实要求。面向未来,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没有变,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将始终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提升多边和双边开放水平,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 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以丝绸之路精神为指引,推动构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共建 “一带一路” 顺应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彰显了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共建 “一带一路。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了新平台,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拓展了新实践,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作出了新贡献,成为共同的机遇之路、繁荣之路。中国愿同各方一道,以绘制 “工笔画” 精神共同推动共建” 一带一路 “合作走深走实、行稳致远、高质量发展,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服务人民、奉献社会

确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有利于清楚的把握人的生命历程和奋斗目标,深刻理解人为什么而活,应走什么样的人生之路等道理;有利于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有利于掌握正确的人生价值标准,懂得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奉献。“服务人民、奉献社会” 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的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奉献社会,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层次要求。要无私奉献、一心为公,这是集体主义的最高层次要求。要向英雄模范学习,弘扬他们身上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

革命道德、社会公德、个人品德

红色基因中蕴含的革命道德,是党领导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精神支撑和思想武器。有利于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与信念,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个人品德在社会道德建设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是个体人格完善的重要标志,还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主体精神力量。

1. 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2.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更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3. 社会公德是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在维护公共秩序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回答怎么做:道德和法律、国家社会公民

史纲万能结尾

实践证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古老的东方大国建立起保证亿万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为具有显著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的制度,保障我国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也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为人类探索建设更好社会制度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马原启示万能模板

我们应该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问题,学习和运用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透过现象看本质,在把握事物规律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创新,把握机遇,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同时还要注重实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不断推动认识的深化发展,将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相结合,做到认识和实践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真的是最后补充

怎么衡量制度和治理优势

“衡量一个社会制度是否科学、是否先进,主要看是否符合国情、是否有效管用、是否得到人民拥护。“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

理想信念的作用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提供前进动力、提高精神境界。

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开辟出来的,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得到人民群众拥护支持的正确道路。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取得了 “当惊世界殊” 的伟大发展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能够不断发展稳定的最根本原因。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发展要求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唯一正确道路。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信仰法律和正确行使法律权利

所谓法律 “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是指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要相信法律、信奉法律,树立崇尚法律、信仰法律的牢固观念,增强对法律的信任感、认同感。法律要发生作用,全社会都要信仰法法律,否则不可能建成法治社会

第一,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不可分割,相互依存。第二,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一律平等。第三,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互利互赢。正确刑事法律权利要求公民行使权利时应严格依据法律进行,以法律的相关规定为界限,超出这个边界就有可能侵犯到他人的权利或损害到国家、社会的利益。

文明冲突论

文明冲突论会破坏世界文明沟通的桥梁,甚至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前景。不同文明是平等的,要尊重文明的差异性、独立性和多样性。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各种文明应该交流互鉴、取长补短、美美与共。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第一,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第二,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第三,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第四,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历史进程的高度,以大国领袖的担当,对世界发展大势作出的重大战判断,在当前复杂变化的时代具有举旗定向的要意义。大变局尤为需要大国责任与担当,需要中,智慧与中国方案。中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承担着童要的大国责任与担当。中国将继续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将继续高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帜,坚持开放共贏,同各国分享机遇,坚定贱行多边主义,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稳步推进 “一带一路” 建设,在继续深化与各国互利合作之时不断彰显中国外交的道义精神,不断贡献中国智和力量。(中责任与担当)

背诵汇总

马原

同一性和斗争性

1
2
矛盾的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1
2
3
没有同一就没有斗争,没有斗争也没有同一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同一性通过斗争性来体现
斗争性是无条件绝对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相对的
1
2
3
4
5
6
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因此矛盾双方可以通过的对方的发展来使自己得到发展
第二,矛盾双方相互包含,因此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收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得到发展
第三,矛盾双方彼此相通,因此矛盾双方可以通过朝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

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双方力量的变化,此消彼长,造成事物的两遍,为事物的质变创造必要条件
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度的决定性力量
1
方法论: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普遍性和特殊性

1
2
3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万事万物都有矛盾,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矛盾的特殊性: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矛盾的每一个方面都各有其特点
具体表现为:不同事物矛盾不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和矛盾的不同方面不同
1
2
3
矛盾的普遍性即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个性
共性是无条件绝对的,个性是有条件相对的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也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
1
方法论:坚持事物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从个别中把握一般,举一反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必然和偶然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偶然性中有必然,任何偶然的东西都必须受必然性制约。必然性中有偶然,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为必然性开辟道路,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既要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又要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

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理性因素是指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和意志。理性因素具有指导解释和遇见作用,非理性因素具有激活驱动和控制作用。

现象和本质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相对稳定的,藏于事物内部。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个别的具体的多变易逝的。两者相互区别,人们通过感官感知现象,而本质需要人的理性认识才能把握。本质决定现象,但本质也要通过现象表现。方法论:透过现象看本质。

人民群众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具体来说,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人与自然

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前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基础。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前提,也是两者统一的基础。客观规律制约着人们的实践活动。人能够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合理的改造自然。

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但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的作用受到一定客观条件的制约,所以一定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动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正面推动作用。

联系的观点

联系是是事物固有的,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世界上的一切物质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事物的联系是通过中介来说实现的。所以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握事物固有的联系。

发展的观点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所以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将食物看作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实践与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也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通过感觉知觉表象认识事物的外部联系。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通过概念推理判断认识事物的内部联系。感性认识是直接的具体的,理性认识是间接的抽象的。

感性认识有待发展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在实际的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的,感性中包含着理性的因素,理性中也有感性的因素。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丰富的符合实际的感性材料。而是必须通过理性思考的作用,运用理性思维和科学抽象,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加工制作。

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反应世界具有自觉性,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与计划性
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不仅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可以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真理与谬误

1
2
3
4
5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
谬误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歪曲反映
区别:真理与谬误的区分在于认识是否如实的反映了客观事物
联系: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他们可以相互转化。
真理与谬误在一定的条件下是绝对对立的,超出了这个范围,谬误可以变成真理,真理也能变成谬误

毛中特

中国之治 (制度优势、内涵意义、怎么发挥中国之治的优势)

坚持党的领导

创新、实体经济、对外开放、乡村振兴、区域协调

人民政协、政协制度、协商民主(重要性、发挥人民政协的作用、协商民主的重要性和意义)

社会治理(肖 +👇)

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适合治理制度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必然要求,是防范化解风险、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迫切需要。

污染防治的重要性(肖 +👇)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生态文明建设是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关系人民福祉,关乎人民未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历年,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怎么打好三大攻坚战、改革发展稳定


史纲

跳出历史周期律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五四运动的意义、五四精神

史纲三段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性

为什么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回顾我们党的历史,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追,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思修

人生价值、奋斗观、价值观

爱国主义、做新时代的爱国者、家国情怀

奉献精神(怎么做、意义)

网络生活(公共生活、社会公德与个人品德👇)

个人品德在社会道德建设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是个体人格完善的重要标志,还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主体精神力量。

法律权威、道德和法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是对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社会和公民等问题的深刻回答。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遵循,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要求,也是增进社会团结的最大公约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为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和进步趋向,也为个人的人生问题提供了根本解答,为每个人的人生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


当代

世界经济形势(经济全球化)、美国坏坏

开放合作、一带一路、新型国际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方案(时政模板)

社会信息化的影响

文明交流

不同文明是平等的,要尊重文明的差异性、独立性和多样性。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各种文明应该交流互鉴、取长补短、美美与共。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第一,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第二,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第三,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第四,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丨fengche丨 wechat
来找我聊天吧~
-------------本文结束感谢您的阅读-------------